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习体会
学习园地
学习体会

抗洪精神的九江生动诠释

发布时间:2024.07.04 作者:张扬春 来源: 访问人数:11652

1998年夏秋季节的汛期,我国南方流域特别是包括九江在内的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在抗洪抢险中铸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弘扬抗洪精神,谱写新时代抗洪精神的九江新篇章。

弘扬抗洪精神,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弘扬抗洪精神就是要将抗洪精神发扬光大,通过教育宣传做到抗洪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是弘扬抗洪精神的理论内涵,推动抗洪精神走进教学资政课堂,将其理论内涵纳入大中小学教育内容、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尤其注重从青少年抓起,着力打造道德与法治课程、各类班会、集体研学等成为抗洪精神讲解的重要载体,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认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领导干部作为抗洪精神学习的重要群体,党校系统的学习是弘扬抗洪精神的重要途径,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设计精品化教育课程、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都是党校系统加强教育宣传的有力探索。另一方面是弘扬抗洪精神的时代价值,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讲好抗洪故事,加大对抗洪英雄的宣传力度,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全社会尊重榜样、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需要传播时代声音,立足新时代实践挖掘抗洪精神的宝贵价值,始终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和敢于斗争的顽强品质。

弘扬抗洪精神,要拓展文化深度广度。弘扬抗洪精神还需要将抗洪精神的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依托物质载体、搭建传播平台,打造文化联盟,不断拓展抗洪精神的文化深度与广度。一方面,抗洪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党中央领导人先后亲赴指导抗洪抢险的经历和百万抗洪战士的英雄事迹留在九江,为拓展抗洪精神的文化深度提供了坚实基础。每一处遗址遗迹,每一件文件文献,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是抗洪精神的重要载体,要加强保护利用,深耕历史意蕴,充分运用好这些资源的教育作用。同时,不断搭建可以弘扬抗洪精神的传播平台,例如九八抗洪展陈馆就是传承历史的典型平台之一并且日益成为九江集历史教育、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另一方面,拓展抗洪精神的文化广度,要深化区域联动、产品联动、产业联动,通过举办征文、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发抗洪精神衍生的文创产品,优化纪念场馆服务质量,推动抗洪精神与制造业、旅游业相联系,拓宽抗洪精神的文旅属性。

弘扬抗洪精神,要融入社会治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时代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要发挥精神文明的指引作用,使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首先将弘扬抗洪精神融入社区党建工作,运用党建网络平台、支部学习会议加强政治引领,增强社区网格员的文明素养和管理能力,将抗洪精神践行到服务群众的工作实际中去;其次将弘扬抗洪精神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抗洪精神的外延,推动抗洪精神与九江城市精神蕴含的“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创实干、追求卓越”的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助力城市文明的多元表达,因地制宜建设文明城市;最后将弘扬抗洪精神融入城市双拥工作,再现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通过成立双拥群组、网站汇聚拥军社会力量,既要注重从历史中发掘素材加以讲述宣传,又要积极探索打开工作局面,鼓励有志青年投身军营,为强国强军注入不竭动力。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主办 电话(传真)0792-8222960 赣ICP备18014993号

地址: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兴城大道延伸段 邮编: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