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把它作为神圣使命、历史责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一、常怀至诚之心。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稳,世无诚信不宁。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的品格就像一笔丰厚的储蓄,它会源源不断地为人带来“利息”。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所谓做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成作为人的自我使命,二是完成作为人的社会使命。诚信者追求事业有成,也追求一种人格境界,把做人与做事、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统一起来。他们追求利益,但不见利忘义,“穷不失义,达不失道”;他们讲竞争,但目的和手段是光明磊落的;他们信守承诺、诚实无欺。“不倾于物,不诱于誉”。在这个意义上,讲诚信之人,拥有高贵的品格和灵魂。
二、常怀仁爱之心。一个人的伟大,首先是灵魂的伟大,其次才是才华的出众以及他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必然要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自由、平等、博爱是近代启蒙的三个核心观念,但是,人们往往只牢记了前两个观念,而忽视了第三个观念,即博爱的观念。和谐哲学提倡人要富有同情心,提倡“仁者爱人”。除了正义、理性、真理、法律、权力等观念之外,它还把“博爱、仁爱、兼爱”当作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公共哲学或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博爱意味着包容和宽容。人类对公共事业的追求,以人类的共同幸福和共同繁荣为目标,以和谐社会为目标。要提倡为人民服务,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会公共道德,主动对他人奉献爱心,关心他人的疾苦,在自己行为中表现出爱人、利他、自尊而又尊人的品德。
三、常怀律己之心。生而为人,就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重名节、讲操守。操守常常被看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有的人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现代社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首先就应当被我们内化为自己的操守。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可以将这些基本规范进一步具体和完善,变成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重视个人内心领域的道德构建,不断检视、修复和丰富自己的基本道德原则,是实现内心和谐的捷径,更是做人的境界。
四、常怀进取之心。常怀进取之心就是要具有坚强的自信和坚韧的精神。坚强的自信,乃是成功的无尽源泉,一个人能取得的成就,决不可能超越他的自信所达到的高度。意志坚韧的人,不会将一时一地的失败视为事情的结局,他们会在任何一次失败后重新崛起,更有信心,更有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世间万般艰难险阻,只有“坚韧”二字可以克服。坚韧的精神能让一个柔弱的寡妇养活一个多口之家;能让一个贫苦少年找到生活的出路,甚至取得巨大的成就;能使一个残障的人依靠自力实现梦想。凡成大事者,无不坚韧。
五、常怀平常之心。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宽容地对待别人,努力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贫穷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节操;富贵时不奢侈挥霍、不骄奢淫逸;成功时不消极颓废,依然不屈不挠、奋发进取,这就是保持平常心。当然,保持平常心并不是要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而是尽量把个人的名利、荣辱、进退看得淡一些,防止这些东西干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不是要人跳出“三界”、脱离实际,而是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平常心,是大胸怀、大境界。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主办 电话(传真)0792-8222960 赣ICP备18014993号
地址: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兴城大道延伸段 邮编: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