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论文下载
教学科研
论文下载

树立善治理念 实现共建共享

发布时间:2009.02.25 作者: 来源: 访问人数:3643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的讨论时,指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要贯穿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要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一论断本身深深蕴含着“善治”的理念。善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前沿治国理念,并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趋势。其本质特征在于国家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而“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核心,就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合作、参与,参与共建、参与共享,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和政府树立善治理念,用善治的理念去构建和谐社会。
  一、拓宽和完善公民参与渠道,建立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有效机制
  善治首先意味着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合作,公民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善治实现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此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当前,拓宽和完善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首先必须完善原有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公民享有制度资源的形成机制。一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适当增加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在各级人大、政协等组织的代表名额;二是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严格执行信访回复制度,推行信访受理责任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要完善立法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监督制度。
  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
  服务是政府存在的理由,而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政府是社会公共秩序的主要管理者。服务政府要求政府要日益强化其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要积极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品,特别是在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基础交通、社会福利等方面,政府要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来增进公共利益。第二,政府要日益放松对社会经济事务和公民私人事务的管制,更多地让公民和社会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第三,即使在政府必须履行管理责任的地方,政府也应当有服务意识和平等意识,而不是进行居高临下的家长式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而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其实质就是要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构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新模式。
  三、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公民参与共建共享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在社会领域的立法情况却不太乐观,许多涉及亿万民生和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律还不够完善。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有不少需要通过明确立法予以约束或解决,而对这些新矛盾、新问题,往往还缺乏足够深入了解的立法研究。在共建共享的背景下建设和谐社会,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当前要重点完善以下五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二是发展社会事业的法律法规。三是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四是规范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五是维护社会安全的法律法规。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主办 电话(传真)0792-8222960 赣ICP备18014993号

地址: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兴城大道延伸段 邮编:332000